5月9日,在共青团中央权益部指导下,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安利公益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社区青少年工作站”上海试点项目,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街道正式启动。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复旦大学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宇高度肯定了该项目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来沪社区青少年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在做好项目总结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其他地区推广上海长宁的经验做法。长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志奇就如何进一步发挥社区青少年工作站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安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翔致辞希望集合各方力量,为适龄外来青少年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在会上讲话,他强调安利基金会出资启动的“社区青少年工作站”项目,不仅抓住了当前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突出问题,而且引入青少年社会工作,这是一条帮助流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该项目的重要特色与亮点。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不仅作为主办方之一参与项目合作,而且同时在此建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该项目的实施和基地建设将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他代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就合作与基地建设提出几点希望:一、树立品牌,突出特色。二、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三、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希望这次合作要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对青少年的专业服务水平,提升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成果总结,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会上,中国社工协会副秘书长王红卫及长宁区有关部门领导还为项目执行社工颁发了《聘用证》。会议还观摩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顾东辉教授的社工培训课程。
会后,在长宁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赵会长一行还参观了天山社区文化中心各个功能区及相关设施;参观考察了长宁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暨长宁区志愿服务中心、长宁区华阳社区(街道)青年中心、长宁区华阳社区(街道)综治中心等,并与各中心的专职社工们广泛交谈,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做出更好成绩。
“社区青少年工作站”项目主要帮扶对象是城市中无法进一步就学就业的15-18岁外来青少年,今年将选择上海、北京两地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社区进行试点。各主办单位将与当地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建立起有效推动外来青少年学习、就业、融入城市的工作机制,并藉此探索依靠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安利公益基金会出资300万元用于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并将组织当地专业社工与安利志愿者一道进行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预计长宁区“社区青少年工作站”将有100名社工、志愿者参与,超过1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从中受益。
在长宁区天山街道“社区青少年工作站”,各主办单位与长宁区综治办、长宁团区委、长宁区人社局、长宁区文化局、长宁区人口办、长宁区天山街道、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机构通力合作,建立起从组织学员参与、跟踪培训情况,到推荐就业、鼓励创业等整套工作机制,特别是开设了一系列为这个群体专门开发的培训课程,此外,“社区青少年工作站”还把近半资金投入到指导和推进外来青少年的职业发展上。主办方将挑选积极参与工作站活动且表现优良的学员,以全额或部分资助学费的形式,为其继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后还可进入长宁区37家青年职业见习基地或14家创业见习基地进行见习,并有机会获得生活费补贴;参加创业见习且通过专业评估者,工作站还将为他们提供为期一年的创业基金使用权,并为其申请创业补贴。
目前为止,中国随父母进城务工的流动儿童已达到4100万人。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在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无法进一步就学就业,他们不可能回到农村务农,也难以融入城市社区,在自身权益难以保障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隐患。“社区青少年工作站”则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服务、教育、社交、信息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提供生活、求学、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城市,顺利就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