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借助政策环境,在我市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我市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建议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认真贯彻《社工意见》《社工中长期规划》精神,借助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各高校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科教育,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党校、高校、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工作教育培训。要探索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工作实践在学校社会工作教育中的比重。建议在奎文、诸城、寿光、高新等试点城乡社区,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示范基地。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高校授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使社会工作知识渗透到各个方面。加强与省内就近高校的合作交流,在广大城乡社区推进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和完善“校社”、“校企”合作模式,提升社会工作实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社区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时选修社会工作专业。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评选优秀课题、编辑《社会工作实务优秀案例》、《社会工作专业优秀论文汇编》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及实践。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
3.2以人才使用为根本,大力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3.2.1在城乡社区中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目前,我市共有城乡社区1178个,社区硬件设施全国领先,社区服务内容亟待进一步充实、社区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第一步要在试点社区设置社工岗位,每个试点社区至少设置5名,城市社区专职专业社工的配置,可从本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中整合提升转化,也可由各区、街道根据实际需要补充配置。专业社工以从事社工专业为主,同时兼职其他社区工作。要学习深圳经验,加强专业督导,逐步推进。第二是将诸如奎文区民情巡访员等岗位全部设置为社会工作岗位,逐步以专业社工置换。三是以后社区各种岗位招聘人员时,一定要优先招聘具有社工资格或有社会工作学历者。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在针对社区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低保对象、扶贫对象、受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药物滥用人员、艾滋病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专业优势,围绕服务对象能力建设、参与意识提高、社区互助、社区志愿者资源调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2015年前,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配备不少于工作人员总数的50%。2020年达到80%。探索我市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到2020年,全市所有农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到2020年基本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全覆盖。
3.2.2培养优秀社工人才进班子,提高社区服务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一门科学。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息息相关,培养优秀社工人才进社区领导班子,是提高社区专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江西万载县在试点中实行每个村委会中至少一名社工,取得良好效果。《社工意见》明确提出“培养选抜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抜进基层领导班子,与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这为在城乡社区服务中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
3.2.3培育孵化一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要立足城乡社区培育孵化一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学习深圳经验,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培育孵化支持一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潍坊众多城乡社区中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容纳孵化各类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政府一要降低门槛,二要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各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要全面关心重点照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一新的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当前,应重点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低保对象、扶贫对象、受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药物滥用人员、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3.2.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的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在城乡社区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总结现有的“党员义工”、“鸳都义工”、“雷锋车队”等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做法经验,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并与12343民生万事通便民服务网搞好对接,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3.3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尽快扭转人才匮乏
3.3.1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
《社工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像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建立以社区各类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认真组织城乡社区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推广奎文区的做法,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民政局联合下文,对社区工作者中经全国统考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一次性发放学习补助费300元;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平证书的一次性发放学习补助费500元。学习补助费从区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中列支。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业领域、单位性质和岗位胜任力要求,分类形成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城乡社区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
3.3.2创新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指出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人才评价系统不够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认定标准比较单一,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制度还没有建立,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政策还没有制定出台。我国的社会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社工意见》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并提出“要制定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形成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在国家出台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之前,我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如何进行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近年来涌现出了全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和谐使者等一大批先模人物,我市社区建设取得骄人成绩靠的就是这支队伍。不可能用另外一支队伍取代这支队伍。通过“潍坊民政双百调研”我们了解到,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已经五年,要将这支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毕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他们中富有工作经验但理论较差、年龄偏大的一部分社区工作者连年参加考试,但屡屡难以全部合格。为此,建议学习温州做法,试行全国和我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资格评价制度。组织成立我市社会工作专业评审委员会,对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及考试,然后根据从业年限、学历、培训考试成绩、近年来有关奖励进行综合打分,确定潍坊市社会工作专业资格(地方粮票),在一定时期内纳入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范围。
3.3.3做好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保障工作
要把解决社区工作者薪酬保障和切实提高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统筹考虑解决。市直民政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了社会工作人才岗位津贴,对已经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不在编员工,自2012年起,在原来工资的基础上,社会工作师每月补贴200元,助理社会工作师每月补贴100元,一般社会工作者每月补贴40元。以后取得资格的,从取得资格证书的第二个月起发放岗位津贴。他们的做法很有借鉴推广意义。
笔者建议,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参照中小学教师和护理专业的做法,为在一线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发工资的10%。利用每年的国际社工周宣传扩大“4.12国际社工节”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我市专业技术人员有关规定执行。出台《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类从业人员薪酬指导标准》,在城乡社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协会、公益性社会组织等从业的社会工作者,其薪酬待遇参考该薪酬指导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实际予以合理确定。加强社会工作受聘人员的权益保障工作,完善包括人员流动、工资福利、职称评定、档案管理、社保缴交等方面措施,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