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伟大祖国65周年华诞之际,云南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深圳分队11名社工,赶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灾区开展为期20多天的灾后重建工作。国庆期间,所有队员坚守工作岗位,全部深入灾区为居民服务,目前所有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中。此次支援鲁甸地震灾区是继2008年南方雪灾、2008年汶川地震、2011茂名风灾、2013年雅安地震后,深圳社工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又一次向灾区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民政精神】
10月5日,对于领队林江来说,注定是一个不普通的日子,第一次远离家人的35岁生日,是在坚守着支援岗位上度过的。帐篷安置区外的一群小朋友翘首以待地呼喊着:“江哥哥”,他,用一台投影机、一台电脑、一张简单白布,临时组合成一个电影院,用公益微电影《新农村》把整个原本黑暗、冰冷的安置区照亮了,被输入希望的灾民,笑容逐开,欢语不断,成为了一道温暖的风景线。而他一直站着打着手电筒,为群众照亮石头堆上的路。直到晚上10点,他与队友一起收拾好放映设备,步行消失在山村的朦胧月色中。
“灾区群众一张张笑脸,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他说。 “为民、爱民、利民、乐民”民政精神,在一名年轻的深圳民政干部身上,赋予了新的内涵。
【服务精神】
张卓华,来自重庆的她,精通当地的方言,到来的第一天她的热情就已经感染了灾民,灾民特别愿意与她透露心声。当天在葫芦桥茶馆与一名当地妇女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其有婚姻财产纠纷困扰。张卓华秉承着社工的职业操守,具备13年法律工作经验的她,主动提出到20公里外的当事人家中帮忙调解。即使当天倾盆大雨,山路难行,她仍坚持希望能够及时为居民排忧解难。作为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的她,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就如她自己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微不足道的事,能够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收获。”
【公益精神】
林志峰,来自深圳启明星社工机构,是一名资深的灾后重建社工,曾参加过汶川、伽师、马贵等自然灾害后救援工作,长期关注现代社会工作介入自然灾害后的救灾、重建。他说“面对天灾,只要团结一致,手牵手、心连心,悲痛就会化为无穷无尽的力量。”他毅然放下机构的管理工作,投入到本次的救援工作中,不辞辛苦地挨家挨户走访,使得整个灾区的信息进一步更新、完善,还发现了关注较少但需求较大的大字塘社区,及时带领团队介入提供服务,填补了支援的空白区。此外,从其他队员得知,林志峰一直默默为灾区捐助资金和物资,但从不留名。关怀与利他的公益价值理念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
【社工精神】
朱红艳,是深圳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的专业服务总监,同时也是深圳本土初级督导,作为一名有着七年丰富社区服务经验的资深社工,具备专业敏感度的她,到达灾区后,顾不上休息,连夜深入灾区,运用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积极挖掘村里有特长的妇女、老年人资源,培育骨干,发展社区互助组织。短短2天内,葫芦桥当地的第一支由20余名妇女组成的志愿队诞生了,并全部主动参与为社区的老残人士编织棉鞋、棉衣、围巾等物资的暖冬计划,迎接震后第一个冬天。
在灾区支援的每位社工都坚持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以灾区需求为本,关注心理调适问题,重视整合资源和能力提升建设,用专业方法协助其灾后重建生活的信心,重构社会支持系统。
11名深圳社工在鲁甸灾区身体力行,发挥专业优势传递着正能量,用生命影响生命,展示着深圳这样一座温暖、包容而具有爱心的城市品格。云南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汇聚着政府、行业协会及社工人才等力量,把广东的大爱精神带到鲁甸,点燃希望之光。
来稿机构: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