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做到应急服务与常态化建设相结合
灾害是突发的,但是灾害预防与灾害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建设必须要常态建设。我们广州社工分队本次支援鲁甸灾区服务队26名队员采用“长期驻扎+分批驰援”的形式分三批奔赴灾区开展为期25天的专业服务工作。服务队从组队到服务仅仅用了2天时间,从注重广州未来灾害社工服务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此次报名参加的全部社工都顺利去到灾区开展为期5-25天不等的社工服务,很多社工都是第一次参与灾害社工服务,从个人综合能力和经验成长上都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也有理由相信此次参与鲁甸社工服务的伙伴们未来能够在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更加活跃。
同时,从此次组建团队和服务过程发现,面对各类频繁的灾害,一支稳定有序的社工队伍尤为重要。因此,广州应该组建一支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组织并且行动起来,并且可以分门别类,组建针对不同灾害类别(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不同服务形式的社工队伍,要将一线实务与督导管理人才分批次,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而且需要定期的进行能力建设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真正打造成一支有名有实的灾害应急社工服务队。
另外对于选派去灾区服务的社工队伍的人员上,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多元化,可以尝试“常驻队员”以社工为主,“批次队员”以具有医学、教育、心理、设计等多方面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这样既可以满足灾区服务长期性服务的专业性保证,也满足了短期特殊服务需求的针对性满足。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应急与常态并行,必须立足现实还要着眼未来。在未来的灾害社会工作中,相信类似的经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和提炼。而且更需要探索一套有效针对灾害社会救援和服务的常态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在平日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多重锻炼,力争在两到三年里广州社工在应对灾害服务时能够做到有系统有步骤,并且能做到服务张弛有度。
作者简介:陈忠华,广州市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悦华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干事、研究员,广州市社工督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