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要用服务赢得业主认可
康翠物业公司枫景园项目组
康翠物业公司自2016年7月进驻枫景园小区以来,仅用5个月时间,物业费收缴率从32%增长到了现在的86%,用服务赢得业主认可。总结经验,有几下几点:
一是把小区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让全体居民有安全感。物业公司进驻之前,小区存在楼宇门无法关闭、围墙损坏严重、门岗及门禁形同虚设,闲散人员随便出入等问题,对小区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物业公司进驻后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确保小区安全。
二是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突破口,使业主有一个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此前小区内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小区排水管道塌陷情况严重。鉴于此种情况,物业及时改善小区环境,得到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
三是积极和业主委员会及广大业主加强文明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融洽互动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在收未缴物业费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垫资进行维修。对小区实际情况及业主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汇总,每月与业委会进行沟通,接受业委会的监督,提高小区整体环境面貌。加强与业主沟通,每天进行入户沟通,做到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与业主搭建零距离沟通平台。
让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同行
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 陈继红
天津开发区是经济功能区,特点是中外企业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需求。让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对接,有的放矢,一方面给企业提供实现社会责任的平台;另一方面让受助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或帮助其走出困境,步入正常生活轨道等。如何搭好平台,让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更好地同行?
一是诚信。做企业需要诚信,做慈善更需要诚信。将“诚信”发于心、用于行,体现在项目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如需求信息的来源核实、考察、判断,确保提供的需求信息真实可靠。
二是尊重。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和对企业捐赠方的尊重。受助者往往是弱势群体,残疾人、老年人、单亲家庭、病弱患者或孤儿,他们内心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宜触碰的点,所以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提醒,企业慰问或在相关媒体曝光的时候多加注意。
三是用心。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受助者,满意的前提是我们用心选择最好的对接方式。细节决定成败,做慈善工作也是一样。这里不仅包含认真、态度、一颗善心,还要有智慧。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四是感恩。慈善永远不是钱物的事,不是用金额数字大小能衡量的。小是一个个体,大是一种社会人文。在这个世界里,“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及时的感谢是对善行善举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弱势群体的希望和信心。另外,也要教会受助者表达感恩,及时的感谢是对社会上的善行善举的萌芽最好的滋润。
专家观点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是我国当前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工作。这需要真正理顺社区各主体间的关系,建立起既能保障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又能保障各项行政事务在社区落地,同时也能吸纳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 郑杭生
▲城市社区的服务模式创新首先在于突破单位制观念的限制,把社会群体及其专业化活动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视野。有效利用当代社会生活符号化和网络化的技术途径,拓展城市社区活动空间,提高居民的交往能力和沟通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少杰
▲在构建“服务―治理―管理”新型关系的过程中,基层社区展开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管控型”转向“服务型”的社区治理新理念新思路、社会资源配置社区化的社区治理新机制、网络化基层时代的社区治理新技术以及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杨玉宏
▲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从政治上保证了社区重大决策方向的正确性,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是社区自治的民主核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津大学教授 张再生
▲基层社会的网格化管理是一项有益尝试,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它是通过基层行政力量的下沉来实现政府对基层的管理覆盖的;其二,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内的社会单位依旧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管理的主体。因此,进一步的实践应该由网格化管理向社区自治、居民自治过渡。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周晓虹
▲社区建设要不断地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扩大和提升居民参与的范围和程度,要重视社区功能的开发,发展社区服务,塑造社区文化,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社区居委会要逐步提高自身能力,能够代表居民的切身利益,减少对行政系统的依赖,赢得居民的支持和合作,共同促进社区发展。
——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 何海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