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去当“闲事佬”
接到叶先生的电话后,老周利用业余时间约他见面了解情况,商定身为哥哥的叶先生暂且回避,试着由他姐姐出面请人调解,以消除弟弟的抵触心理。这两天,看叶先生回去后没再来电话,老周于是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别人这么相信我,我一定要关注到底,想方设法帮他们处理好这事。”老周说。
说实话,不管过去当调解员还是现在以工作室的名义为他人调解纠纷,对老周来说都是义务性质的“额外差事”。像这样当“闲事佬”的事,这10多年来做了多少,老周自己也数不清了。
上世纪90年代,老周搞建筑工程,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将家搬到了市区双雁小区。那时,双雁小区刚建成不久,管理还跟不上,很多人家把自家的车库租给外来人员居住,小区治安不大好,经常发生偷盗。为此,老周约同社区几位热心住户利用业余时间做义务巡逻。
因为热心公益,老周被选为小区主任,他一上任就着手组建巡逻队、建立治安岗亭,对小区实行半封闭管理,小区治安逐渐好起来。平时,小区居民出现夫妻吵架、邻里纠纷的事,也会找他做中间人给予调解。2003年,老周被推选为民丰社区主任。那时的老周拿到了工程师职称,而他的老本行建筑工程也正处于上升期,但为了恪尽职责做好社区工作,他放弃了自己红火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
“社区里很多事光靠政府去管,根本管不过来,总要有居民站出来把事情做起来。能服务社区群众,帮助他人解开疙瘩,我觉得很有意义。”老周说。这便是他投身公益事业的初衷。
老周初任社区主任时,我市社区刚刚成立,社会也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发展使村民变成市民,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新的角色关系常常引发各类矛盾。身为主任,老周还需花很多精力处理各类纠纷。
“当上社区主任后,他就基本‘不务正业’了,”提起丈夫将事业的重心移向了公益,老周的妻子柯兰珠至今仍有些许怨气,“那时候他才40多岁,老本行干得正红火,而到社区干工资只有几百元,还有别人躲避都来不及的各类纠纷要解决,别说大家,我都觉得他是傻子。”
“家里有什么事需要他,他就会说‘我忙、我忙’。”柯兰珠说,经历的次数多了,后来遇到事情就都自己扛,实在扛不过来就叫亲朋好友帮忙。
柯兰珠在市区北大街经营一家杂货店。刚开始一个人要照顾家里,又要经营小店,后来只能找别人合伙。
“在外面他是称职的老周,在家里他实在不是称职的丈夫。这几年他基本没给家里挣钱,孩子上学、成家立业开支,基本靠吃老本。现在家里就靠小店的收入和一点房屋租金过日子,没有以前那样用得畅快了。”柯兰珠埋怨道。
不过,每当听老周说什么事调解成了,帮助谁解决了困难,柯兰珠也觉得很开心。“现在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他能帮人家就让他帮去。能帮助别人,做好了,也算是积德的事。这样想开了,见他做了好事,我也挺高兴的。”柯兰珠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