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玲:一线社工10多年 为帮扶对象解难题

2016-04-27 11:20   大连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今年40岁的刘桂玲,现任西岗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常务负责人兼西岗区一路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在社区一线的十多年里,她组织带领全区社工和义工,策划和实施了多个具有本土影响力的社工服务项目。

今年40岁的刘桂玲,现任西岗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常务负责人兼西岗区一路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在社区一线的十多年里,她组织带领全区社工和义工,策划和实施了多个具有本土影响力的社工服务项目。

帮矫正对象解决危机

2011年,刘桂玲在省内率先创建了“一路阳光”社会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之初,主要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和技巧开展纠纷调解和矫正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老杜是刘桂玲参与社会调解和矫正服务项目的一个服务对象。40岁出头的他孤身一人,几年前因盗窃罪入狱,刑满释放后一直没有稳定工作,每月只靠420元的临时救济金度日。经济的窘迫和亲朋邻里的疏远,让他跟人打交道也没有好态度。一天,他气哼哼地来到社区,拍着桌子质问:“别人都能办低保,我怎么就不行?”了解到老杜的“危机感”后,刘桂玲利用“解释”和“澄清”的技巧向他解释,当前的低保政策执行的是“先就业后保障”的原则。刘桂玲还答应老杜,社区会帮他留意岗位信息,老杜对这个处理意见表示满意。后来,老杜被成功录取为街道城管协管员,刘桂玲他们还时常邀请他参加社区活动,不断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与此同时,老杜的家庭网络得到修复。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担任西岗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常务负责人后,刘桂玲将“一路阳光”的社工服务对象及服务领域进行了拓展,“一路阳光”大项目中包含了多个子项目。

在“心家园”幸福夕阳红老年人服务项目中,赵阿姨是刘桂玲的第一个服务对象。老人住在西岗区老年社会福利院,双目失明,听力也有障碍,很孤独。每次她去看老人时,老人都会快速地从床上摸索着站起来,热情地拽着她坐在床上。

孙阿姨是一名高龄糖尿病患者,她通过赵阿姨向刘桂玲表达了需要服务的想法。刘桂玲将孙阿姨和赵阿姨结成“互助型”网络,孙阿姨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事物与赵阿姨分享,赵阿姨因为有人不断地告诉她新的消息而感到快乐,而孙阿姨也因为能给别人送去快乐而感到幸福。“在这样的一段经历中,我收获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刘桂玲说。

记者感言

刘桂玲让社区内的服刑人员、两劳释放人员有了心灵的依靠,协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心理问题或困惑;她让辖区内空巢、失独老人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使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无助;她让残疾人激发潜能、自我成长,帮助他们不断超越肢体残缺带来的失落和自卑;她让辖区内外来流动儿童摆脱自卑胆怯,成为一个个充满自信的阳光少年。在日常工作中,刘桂玲秉承和践行社工作为政策倡导者及社工理念传播者的职责,有效推动西岗社会工作持续有效发展。她本人也获得“2012年度中国最美社工”、“辽宁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记者 杨璐)


  • 微博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