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圳培养本土督导的意义
虽然深圳模式下存在本土督导的培养体系较为单一、本土督导对香港督导存在依赖等情况,但一个事实是深圳的督导体系培养出了一批本土督导,其中大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逐步承担起相当大一部分督导服务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社工人才。现有的督导培养体系为一线社工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和晋升渠道,给社工的专业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线社工明晰了自己将来可能的发展路径之一,对促进一线社工不断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地缘关系,广东其他城市社会工作制度的创设都或多或少受到深圳的影响,督导制度和重视培养本土督导的做法也在其列。现有的督导体系对东莞、广州、郑州金水区等地有启发作用。建立本土督导是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进程中必要环节,广东省及国内其他城市在推进社会工作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对本土督导的培养。
深圳本土督导体系充分利用了自己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深圳计划”是突出的例子。香港督导的专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深圳第一批本土督导和社工。深圳十分重视对本土督导的继续教育,促使本土督导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督导能力。无论哪一个层面的本土督导评选出之后,培训和继续教育都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有针对性。比如针对本土督导个案辅导技巧的培训,奔赴香港的实训和参观交流,由本土督导策划的对社工的培训和分享等等。
四、相关建议
(一)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严格选拔流程和标准
切实提高本土督导个人素质和能力。严把“进口关”,严把“出口关”。从督导助理和初级督导的选拔程序和周期上看,初级督导的选拔相对于督导助理的选拔更为严格,督导助理的选拔还不够严格。督导助理晋升为见习督导、见习督导晋升为初级督导,从学历、资格证书及工作资历要求来讲,初级督导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取得助理社工社工师以上专业职称;并具有半年以上的见习督导、见习督导候补人员或者三年督导助理工作经验。”这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从一线社工选拔督导助理要更加严格,行业协会要统一组织考试,严格按照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试用的程序选拔,而在这之前,应由各个机构首先经过上述程序。这样,督导助理的选拔就经过两轮考试。
严把“出口关”。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督导助理,需要再继续教育时间、内容上给出规定,不完成一定的继续教育,不能授予督导助理资格。在本土督导培训体系中,应增加如《深圳市社工督导人员工作职责手册(试行)》等基本制度的培训。在完成继续教育、发放结业证书后,还要确定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最少三个月,由初级督导、一线社工、用人单位综合考评后正式成为督导助理。
除此之外,在香港督导逐渐淡出深圳社工视野之后,深圳社工应该继续保持与香港社工界的紧密联系。深圳的社会工作深受香港社工影响,深圳的本土督导体系也是在香港督导的帮助下成长的。香港督导的“传帮带”本身会个本土督导身上留下基因,香港督导退出后,本土督导会有暂时的不适应,比如担心自己去面对社工、回应不了社工的需要怎么办?自己的实务经验、能力和权威受到社工实务和一线社工的挑战等等。因此,通过组织本土督导赴香港参观、培训,组织香港资深社工到深圳交流等活动,在培养本土督导领域保持与香港的联系。当然,其他方面也需要保持联系。
(二)完善督导晋升体系
如何使深圳现有选拔本土督导的体系比较多元呢?现有的本土督导晋升体系,本土督导来源只有两类,一类来源于岗位社工,另一类来源于项目社工。在实际工作中,督导助理和初级督导因为个人兴趣、个性特点、用人单位情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本土督导人员的分化,有的侧重于行政协调工作,有的着重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部分侧重于行政协调工作的本土督导并不能在实务工作中满足一线社工的需要。笔者认为,需要把本土督导细分为行政督导和实务督导,一方面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一线社工来讲,选拔行政督导等于多了一条晋升渠道。
明确项目督导。深圳社会工作已经从单一的岗位购买发展为岗位购买与项目购买相结合,并着重发展项目购买,现有的本土督导选拔体系,是从岗位购买中起源的,随着深圳社工发展方向的转变,应该明确本土督导人才从项目中晋升的渠道、具体办法。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现有的体系阶梯设计,只到了初级督导,初级督导再向上发展是什么职位或职务呢?在总结深圳模式的特点时,我认为深圳社会工作“敢想会干”,也希望深圳能够在社会工作领域、在本土督导培养领域再创新,一直走在中国前头。
(三)有计划的输出本土督导
随着香港督导的逐渐退出,深圳培养出来的本土督导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输出督导服务来建立自信,以此淡化香港督导的影响,减少对香港督导的依赖性。深圳社会工作影响着珠三角社会工作发展,深圳本土督导主要服务于深圳,但要走出深圳,服务珠三角。通过实务工作锻炼工作能力,增强独立性。随着初级督导评聘分离,以及若干年后中级督导、高级督导的出现,深圳本土督导人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参考文献
柳拯:《规律与模式:从制度视角构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刘润华:《深圳社会工作研究》,《深圳社会工作实务Ⅰ》,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严书翔、杜冬冬:《深圳模式下的社会工作者激励机制初探》,《深圳社会工作实务Ⅰ》,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何雪松、陈蓓丽:《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6期。
刘淑娟:《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及对我省的启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月,第8卷,第3期。
徐道稳:《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研究——以深圳、长沙试点区调查为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赵环:《社工机构公益项目运作之我见》,《社会工作》,2009年第12期上半月。
向木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深圳模式”实践》,《社会工作》,2009年第8期上半月。
张晓园:《深圳模式下的社会工作反思》,《社会工作》,2009年第1期上半月。
颜政:《深圳社会工作机构本土发展之路》,《社会工作》,2009年第10期上半月。
黄建宏:《深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三步走》,《社会工作》,2009年第2期上半月。
刘晓玲:《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06期。
孙健:《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月,第29卷第1期。
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在转型社会中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原刊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徐从德:《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特点与功能分析——基于上海、深圳、济南三地的个案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4月。
[1]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12月12日,“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深圳召开,“深圳会议”后,全国进入一个系统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新时期。参见柳拯:《规律与模式:从制度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4、5页。
②《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深发[2007]18号,2007年10月25日。
[2]参见《辞海》,第255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3]参见柳拯:《规律与模式:社会工作试点的更高目标》,《规律与模式:从制度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84-186页。
[4]《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深发[2007]18号,2007年10月25日。
[5]刘润华:《论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以深圳为样本》,《社工先行者印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页。
[6]参见刘润华:《论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以深圳为样本》,《社工先行者印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页。刘润华:《以制度创新推进社会工作——深圳社会工作探索》,《中国民政》,决策版,决策参考,2008年第12期。刘润华:《深圳社会工作研究》,《深圳社会工作实务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6月,第28-38页。向木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深圳模式”实践》,《社会工作》,2009年第8期上,第11-12页。
[7]深圳于2009年11月开始举行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每年一次,至2011年12月已成功举办三届。
[8]向木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深圳模式”实践》,《社会工作》,2009年第8期上,第12页。
[9]刘晓玲,《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第6期,第80、81页。
[10]刘晓玲,《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第6期,第80、81页。
[11]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12]参见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著,《先行先试——深圳社工专业闪亮点》,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13]参见吴水丽主编,《香港督导计划的源起与概念》,《社工先行者印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7-20页。
[14]刘润华,《深圳社会工作研究》,《深圳社会工作实务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6月,第31-32页。
[15]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深圳本土督导模式探索》,《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第2期上,第22页。
[16]参见2011年6月3日,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关于公布2011年度深圳市社会工作者新当选督导助理名单的通知》列出了63名督导助理,而面试抽查只抽查了18名。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